Skip to content Skip to navigation

公民行動的興起

2012年11月30日

幾十年來,觀察中國問題的專家一直不看好會有一個有活力的中共反對派崛起,他們認為共產黨的鐵腕太嚴酷、政府的控制太嚴密,公民不可能組織起來。

但是,2011年初發生的一系列群體抗議事件,不僅讓黨,而且讓全國都震驚了。原來名不見經傳的城鎮烏坎什邡啟東變得家喻戶曉,而且成了今後抗議活動的榜樣。在這幾起事件裡,當局都因面對出乎預料的強大的民眾憤怒,和運用網絡和社交媒體、組織良好的反對派,而不得不做出讓步。

2004年我第一次寫關於抗議的文章,那時中共的喉舌刊物《瞭望》周刊報導說,中國在2003年發生了超過58,000起重大社會騷亂事件,參加人數超過300萬,比2002年增加了15%。

當時,觀察中國問題的專家淡化這一趨勢,斷定參加者沒有組織、未超越省界,也未獲得城市精英和知識分子的支持。

我採訪過美國的一位著名中國問題專家,當時他說,並不存在對中共的切實威脅。他描述參加者缺乏領導和組織,他說,這意味著一個“冤民聯合陣線是不大可能形成的”。

“任何社會運動都必須要有領導,無論產生於民眾之中還是來自他們之外。 ”他說,“我沒有看到有跡象顯示知識分子對此有興趣——許多人同情,但許多人瞧不起農民。 ”

但是,他當時無法預見社交媒體的普及,它給了權利受侵犯的中國底層民眾一個強大的聲音,以及與海內外所有同情者、支持者溝通的渠道。還有一個推動力,就是他們認識到了政府通常不把百姓的利益放在心上,如果他們自己不採取行動,他們就得受罪。近年來,中國經歷了高漲的“保衛家園”運動(“不要建在我家後院”),顯示了民眾日益提高的環保意識,開始表現出他們把健康和環境置於經濟增長之上的傾向。

這樣的抗議也是民眾日益強烈地要求政府運作透明的一個標誌,許多最近發生的事件都源於公民要求參與影響他們生活的政府決策。絕大多數情況是,那些土地買賣、環保項目令人生疑,傲慢的黨​​的地方領導人,不向民眾公開說明,就試圖強力推動大項目開工,結果引起民眾的憤怒。

在農民、工人得益於大學生、知識分子和城市精英分子的參與和支持的同時,曾經只有少數綠色精英參加的環保活動,現在得到了環境意識越來越強的草根民眾的支持。

華南師範大學教授唐浩在“中國對話”發表的評論說,最近四川什邡的抗議活動,證明了環保運動正在日益擴大。他說:“綠色運動已經不僅僅是小部分精英人士參與的事情。 ”他還說:“普通民眾感到這使他們的利益受到威脅,因此也走上了街頭。 ”

唐浩還表示,什邡事件反映一個當今中國普遍存在的地方治理危機。

他說:“在許多城市裡,是地方政府,而不是當地百姓,想要發展經濟。 ”他說:“建更多造成污染的工廠能給社區帶來的利益是有限的、不確定的,但對環境的破壞卻是非常實在的。 ”

江蘇啟東抗議者展示市民簽署的請願橫幅。攝於2012年7月28日。照片來源:Offbeat China

這一點在什邡事件中表現得很清楚,居民集會阻止修建一家鉬銅冶煉廠。地方官員從來沒有想要告訴民眾這是在上海股票交易所上市的四川宏達的新項目,只是有人在2012年6月29日偶然看到精心籌劃的開工儀式時,民眾才知道這一項目。

美國的中國網絡問題專家蕭強告訴有線電視新聞網CNN:“這是地方‘保衛家園’運動中乾得很漂亮的一個案例,它與全國各地網絡公共輿論的支持相結合。 ”

中國百姓過去只能接觸到被政府控制的新聞,現在他們可以從各種消息來源得到新聞。公民記者的異軍突起填補了主流記者不敢冒險報導的空白。最近有部紀錄片《高科技低生活》記錄了兩位網絡博主的工作,他們試圖報導其他媒體夥伴不能碰的話題。

周曙光白天的工作是賣菜,不賣菜時他就變成了一位高產公民記者,網名佐拉。梅芙·麥克蘭娜翰為倫敦的一家非營利的促進新聞調查的《調查新聞社》所寫的報導,描述了佐拉擁有一套連蝙蝠俠都會感到驕傲的隱秘設備和技術。 26歲的佐拉專注於那些未被報導或報導不夠的新聞,他拍攝,在推特上推,然後把視頻上載到他的博客上。

另一位著名的公民記者張世和,以網名“老虎廟”著稱。他現年57歲,家住北京,經常騎自行車到中國各地農村,幫助那些受害於誤導性的農業政策、腐敗、污染的土地和其它不公正待遇的無聲的農民發出聲音。

我們也看到,美國學者所說的知識精英分子和農工階層之間失去的聯繫,正在逐步建立起來。

一位沒有受過很好教育的農民因抗議地方政府侵權而被逮捕,他從監獄獲釋後來找我,得意地給我看他的智能手機。他講了他是怎麼學會使用微博和推特的。他說,一個月前他還從來沒有碰過網絡,但現在學會了怎麼上。他笑著告訴我,這是目前被監禁的維權律師倪玉蘭教他的。起初,他只是關注自己的案件,但很快就在北京與其他訪民接觸,並開始寫博客,還代表訪民與外國記者進行聯繫。

活躍人士葉海燕的網名是“流氓燕”,她在廣西榆林的一間小辦公室運作一個小型的非政府組織。她家鄉在武漢,因為當地警察不許她做妓女的人權工作,在警察的堅持下,她被迫搬到了榆林。她沒有氣餒,又在一個妓女集中的地區建起了她新的中心。學歷僅為初中的葉海燕說:“我要結束偏見,改善性工作者的處境。 ”

她的中心取名“浮萍健康服務工作室”。浮萍是一種在水面漂浮、生命力很強的浮生植物。葉海燕說,性工作者也有這種特點。

艾滋病受害者、維權人士劉喜梅和12歲的另一位艾滋病受害者在一起,兩人的父母都死於艾滋病。攝於2012年8月,河南。照片來源:慕亦仁

中國出現了一種具有巨大潛力的現象——中學生、大學生如今站在各種公民運動的前列,有時還發揮著領導作用。十幾二十歲的中國年輕人現在活躍在幫助艾滋病患者的運動中,他們所做的許多工作都是義工性質的,這成為時下的流行詞。

當什邡事件爆發時,是那些熟諳網絡的學生,用流行的即時通訊系統QQ、百度貼吧和手機短信,把不斷增加的民眾參與人數傳播出去。他們的努力立刻引起了全國各地民眾的注意。這群學生就是在中國大家都知道的“90後”。以前,他們被認為是麻木不仁的一代,但現在,觀察家們都在談論年輕人所掀起的新一波行動浪潮。

網絡名人安替告訴《金融時報》說,今天的學生比老一代學生更加敢於發表看法。他說:“90後是社交媒體的一代,他們把擁抱言論自由看作是他們與生俱來的權利。 ”

艾未未說:“如果你看看在什邡和啟東發生的最新抗議活動,90後都參與了。 ”他還說:“他們還有個口號‘我們是90後,我們可以犧牲。 ’確實很感人。 ”

有一個博主回應道:“什邡的90後們,你們令我默然淚流,我只想對你們說:你們必須活著,而且還要好好的活著,該犧牲的是那些老而不死的濫權者……”

中國最受歡迎的年輕作家韓寒在自己的博客上寫道:“很多人都說因為汶川地震改變了對80後的看法,那麼什邡則讓很多人改變了對90後的看法。 ”

艾未未最近告訴我:““政府造就了不受儒家思想束縛、更獨立的一代人。 ” 他還說:“這是非常有趣的。領導人甚至不明白,他們造就了為黨掘墓的一代人。 ”

“20世紀90年代出生的人跟過去發生的事情沒有什麼關係。他們連1989年發生了什麼都不知道”,他說,“他們只是根據直覺來討論對錯。”

然後,他評論說,這同樣可以適用在現在正在崛起的民眾力量上。

“我認為當局根本沒有做好準備應付這樣的抗爭。 ”

慕亦仁,美國自由撰稿人。自1985年以來一直報導關於中國大陸、台灣和香港的消息。他曾任職於《新聞周刊》、《遠東經濟評論》和《南華早報》,自1994年以來一直居住在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