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navigation

聯合國專家:中國政府需要“真正的問責”

2016年08月23日

聯合國赤貧和人權問題特別報告員菲利普·奧爾斯頓今日在北京發表聲明。聲明中說:雖然中國近年來在減緩赤貧方面取得“非凡的”成績,但取得進步的同時,也存在“嚴重不平等現象”,“十分薄弱的……承認經濟和社會權利的立法框架”,以及“一場精心設計的在法律秩序的名義下進行的箝制運動……顯著減少了尋求補救或通過任何法律或行政機制疏導壓力的選擇”。

這項聲明是奧爾斯頓在對中國為期9天(8月15日—23日)的訪問結束後發表的。這是他對中國的首次正式訪問,旨在評估中國政府在消除貧困方面的效果以及“這些努力是如何依照履行其國際人權義務的”。

奧爾斯頓強調,如果各國政府不把經濟和社會權利視作人權,而僅僅將其作為政治雄心或發展目標,那麼消除赤貧不可能真正實現。他還主張,要使這些權利受到尊重和保護,一個強有力的框架必須包含三個要素:以國家立法的形式承認這些權利,為促進這些權利的實現提供製度性支持,建立問責機制以確保落實。奧爾斯頓指出,中國的製度在這三個方面都存在嚴重不足,尤其是在政府問責問題上。對此,他特別提及中國共產黨的政法委員會(簡稱政法委)對法院工作的政治干預,稱其為實現司法獨立的重大障礙,使得情況“不容樂觀”。

除了中國存在結構上和製度上的弊端之外,奧爾斯頓還闡述了近期發生的一種他稱作“箝制運動”的現象,即法律威嚴和警察權力聯合起來壓制民間社會參與、收窄公民在權利被侵犯時向官員問責的途徑,包括對人權律師和勞工權利律師的鎮壓,這在奧爾斯頓看來,“使律師除了成為政府幫手之外難有作為”。此外,將於2017年生效的《境外非政府組織境內活動管理法》以“國家利益”或“社會公共利益”的名義對中國境內外的非政府組織(NGO)進行嚴格限制和刑事制裁。奧爾斯頓認為這兩項措辭“存在很多問題,是沒有限制和任意的”。

奧爾斯頓警告說,對公民社會參與的壓制“將給大規模抗議製造越來越多的壓力,抗議一般會遭到鎮壓措施”,“因此,挑戰在於發展相關機制,讓聲稱權利受到侵犯的公民個人可以尋求真正的問責。”

奧爾斯頓在聲明中特別提到,由於某些中國官方數據不可靠或不能獲取,這對他準確評估赤貧情況造成實質性的障礙,他在執行其使命時也遭遇困難。奧爾斯頓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當局限制他與普通市民會面交談,令他擔憂。他向路透社表示,他提前向中國政府報備了他有意會見的學者名單,但結果“一次會面都沒有安排,而且我聯繫過的許多人都回复說,有人要求他們在這段時間外出度假”。

中國官方的這些限制違反了聯合國有關特別報告員對成員國進行調查訪問的條款規定。其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成員國政府應向特別報告員提供某些保障和便利,如“調查自由,尤其在下列方面……與非政府組織、其它私營機構和新聞媒介的代表的聯繫(以及)與證人和包括被剝奪自由者在內的其他個人進行被視為完成特別報告員的任務所必需的秘密和不加監視的聯繫”。

早在2005年,時任特別報告員已經向中國政府提交了實情調查訪問請求,11年後才獲得許可。自2010年以來,中國政府只允許過三次聯合國專家訪華,奧爾斯頓此行是其中一次。目前還有共計12項由其他聯合國專家提出的訪問請求尚未得到中國政府的回應。

奧爾斯頓將在2017年6月提交他的最後報告。

菲利普·奧爾斯頓聲明中提及的法律和規定

權利承認

低保、五保社會救助政策

數據信息獲取

信訪製度

問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