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navigation

执行主任的话

2010年02月05日

堪称纽约市地标及最受欢迎的旅游胜地之一的帝国大厦,於10月1日亮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颜色的彩灯;今年法兰克福书展,中国是主滨国;世界各地的学术和文化机构以及各国政府,纷纷举行中华文化与交流关系的庆祝活动;孔子学院的数量不断增多,中国官方媒体憎设英语及其它外国语种。上述仅仅是最近显示中国不断增长的“软实力”的部分例子。

本期《中国人权论坛》将对这个问题的复杂发展进行研究,并探讨其对中国和世界人权的影响。第一部分: 中国的“软”实力:黎安友和施道安研究了中国软实力的扩张动力,中国如何展示其软实力,及其对全球人权体系、规範和进程的影响。何清涟分析了中国软实力对世界事务的介入,包括中国在欧洲从事“订单外交”、在美国努力进行游说、在非洲推行“经济帝国主义”和建立利益联盟活动的情况;她认为,中国的所做所为正在塑造一个规则遭破坏、腐败蔓延和被“精神污染”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张博树尝试找出何种软实力将真正造福中国,强调“真实的软实力”和“虚假的软实力”之间的区别,前者以普世人类价值为基础,后者利用传统文化美化一党专权的政治体制。对有些学者提出的疑问:全球化将改造中国还是“毁灭”中国?秦晖指出了第三种可能:具有中国特色的全球化,一种在任何地方都将对促进经济发展和人民福祉的自由造成威胁的进程。赵岩在接受中国人权采访时警告,中国打造把握国际媒体话语权的野心已经触发了一场亚冷战。

中国人权还提供了孔子学院世界分布图,那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的软实力大使。中国人权还罗列了部分在世界各地举行的中国文化庆祝活动的清单,以作为由官方所提倡的文化活动的例子。国际社会对这些软实力的展示不加批评地照单全收,其实是把代表中国古老历史的中华文化,与中共专制政权出於策略考虑精心打造的中国文化混为一谈。后者的目的是为了通过强调文化独特性寻求国际人权规範的特殊待遇。

第二部分:在中国软实力的背后:开篇的两篇文章对法兰克福书展作了实地观察。巫敏记述了他对中国参加“图书奥林匹克”的意见和其对新闻自由的影响。他指出,展览期间发生的种种争议为中国政府崛起大国的膨胀感提供了现实对照,并让当局对国内的政治处境更为清醒。尽管主办单位试图限制“国际声援西藏运动”组织的活动,凯特•桑德斯报导了该组织仍旧为被迫缄默的西藏声音创造空间主持被禁作品朗读会的情况。

中国人权专访德庆边巴和中国人权合办的人权书展介绍,提供了努力创造一种空间的例子,就是要让被封锁的声音在这种空间里能被听到、读到,并得到支持。德庆边巴描述了她在政府的网络封锁下创办第一个刊登藏文博客英译版的网站 “高峰净土” (High Peaks, Pure Earth)的艰难。人权书展介绍描述藏文藏诗和禁书《我的敌人,我的老师》和《墓碑》的摘录。最后,在这期固定栏目,艺术评论家My T. Le评论艾未未在东京森美术馆的个展,并探讨他如何运用文化遗产来表达其与当代中国的复杂关系。

除了可以采取具体行动,支持在行动起来栏目上所提及的志士之外,请访问中国人权网站以获取更多的资源和信息。来年将至,本人谨代表中国人权仝人感谢所有读者的真诚反馈与一贯支持。

中国人权执行主任
谭竞嫦

错误 | Human Rights in China 中国人权 | HRIC

错误

网站遇到了不可预知的错误。请稍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