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navigation

非政府组织工作:意想不到的机会

2012年02月01日

我想说的主要有两点,这是根据我自己在管理一个环境政策智库和我在与大陆的决策者和政府官员——既有在北京中央当局的,也有地方当局的——一起工作中所学到的经验来说的。

说实在的,我很受鼓舞。推动当局改变政策是有可能的,这正是一个智库所努力去做的。

我想说的第一点是,不管你在中国做什么,包括做环境工作,非常关键的是要对中国政治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当我说“中国政治”时,我是在谈论这个词具有的更广泛的含义。由于中国是一个党和政府几乎对一切事情都有如此强大影响的国家,如果我们对其如何运作没有一个基本的了解,那是不够的。当我说“对政府和政党的制度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时,那是什么意思呢?我用一个非政府组织为例来说明。

比方说,你是一个非政府组织,在中国的某地提供一种无疑是很好的服务。你可能有一个位于香港或其它某地的理事会,你的任务,比如说是教育,而不是人权,你的项目是非政治化的——这都很清楚了。然后,当你试图实施你的计划时,你会发现,有些你必须要做的决策涉及到中国政治制度的一部分以及政府部门机构,并且要与党的官员和一党体制的组织系统打交道。或许有人帮你努力实现这个计划,但也可能涉及到政府内的某些利益,那就很难去做了。

如果一个处在管理岗位的人,对政治的运作没有一个基本的认识,那就会陷于被动。这一点,无论对非政府组织、企业,还是政府,包括香港政府都是一样。我们都害怕涉及政治。我们一直不断重复“我们是非政治性的”,试图以此来避开政治。我不是建议大家都成为“政治性”的,比如西方意义上的参与选举等诸如此类的事情,我只是说,在中国工作时,对中国的运作方式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是必不可少的。

这在环保方面也没有任何不同。我们在做政策层面的工作,所以这是框架工作。我们需要了解政策是怎样制定的,哪些干预是重要的,你如何建立支持,谁有可能是反对它的人,你需要做什么,等等。我确实觉得环境是很重要的。这是一个这样的领域——中国政府高层默许非政府组织的活动,甚至不加隐讳的接受,以帮助其改善环境。

我讲的第二点是:针对当局的环保政策,把香港和珠江三角洲作为一个整体来处理是可能的。在这些政策中,有开放的窗口让传统的法律界、人权界或劳工界贡献意见。不过,有时错过了机会。

大约两个星期前,广东、香港和澳门当局发布了一份文件,该文件概述了把珠江三角洲地区变成一个绿色生活和有益健康的地区的憧憬和具体措施。那些人权领域的工作者可能会说:“哦,我并不需要阅读这些东西,与我没有关系。”我建议人们应该读读这些文件,至少读一下这个文件。你一定会看到很多关于把经济转型为要生产更清洁、更环保、低碳的产品等等,然后你会看到对建立生物多样性走廊、清理港口等具体措施和建议。但是后面有一节,它显然是出自于广东,不过由三地政府共同撰写,谈论关于如何促进社会和谐,以及如何创造更健康的生活。它谈论非政府组织的活动类型时非常温和。因此,这或许给韩东方的组织提供机会。

我的观点是:对于那些在人权领域、尤其是在劳工权利领域作的工作者来说,这是一份可以在里面添加东西的很好的文件,因为当局正在规划经济权利的新蓝图,而这将影响社会和经济。

最后我要说的是,有越来越多的关于经济、环境和城市规划领域的文件要出台,这些领域通常不被视为你们可以做出贡献的领域。我甚至可以看到在法律领域作出贡献的机会,因为必须要有某些监管环境来为绿色试点地区设置基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给了香港、广东和澳门这个任务,要提交一个更高水平的服务、包括法律服务等在内的新规划蓝图。因此,非政府组织的任务是要想出来如何在这一框架内融入我们想推动的项目。所以,一定不要错过这些机会。

中国人权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