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navigation
Human Rights in China 中国人权 | HRIC
搜索表单
搜索
English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Main menu - CS
关于我们
呼吁工作
媒体
公民广场
中国人权双周刊
中国人权出版物
资料库
专题焦聚
六四概述
709大抓捕
中国与联合国
妇女权利
当前位置
首页
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
任协华:人权的当代涵义及现代性(图)
New!
人权是隶属于民主的一个重要特征。没有人权(作为个体的自然权利和作为公民的社会政治权利)就没有民主的来源。中共作为反逻辑的头号先锋,在其统治大陆开始,就以欺骗和镇压,将大陆民众的人权全部没收;在面对国际社会时,高喊人权口号,刻意制造混乱,由此形成的就不再仅是一般的非法政治状况,而是彻头彻尾的独裁暴政体。
2018年04月19日
中国人权双周刊
国际人权
杨子立:宪法的柔性和刚性(图)
New!
想要走出历史三峡,需遵循法治原则,保障公民权利,上立公权机关制衡之机制,下推公民参与各级地方政务,中间理顺政党和政府之关系。如果立宪修宪只图行政上的顺畅,而致立法、司法的制衡作用更加衰微,前景则令人担忧,毕竟世界近代史上还没有出现过党国一体或朕即国家而能长治久安的社会。
2018年03月27日
中国人权双周刊
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
袁伟时:回望百年共和路——答《南方周末》记者笑蜀
当时革命党人对法律抱着一种轻忽的态度。孙中山当总统法律是一个样子,等到袁世凯要做总统了,马上把法律改成另外一个样子,典型的“因人立法”。他们并不知道法律自身的尊严比他们的权力更重要。这种法律上的工具主义和机会主义导致的法制危机,最终必然演变为政治危机。
2018年03月16日
中国人权双周刊
历史钩沉
邓隶文:中国“新时代”社会运动或正萌生(图)
不论官方基于何种目的,若迷信暴力,以国家强制力驱赶外来人口,对付其公民,这是在为“新时代”制造大量的“低端”反对力量,他们将奠定大规模社会运动和社会抗战的阶级基础,并有可能涌现组织者和领导者,从这个意义说,“新时代”极可能会爆发社会运动。
2017年12月22日
中国人权双周刊
公民参与
709家属及支持者
张祖桦:自由之火,生生不息——论刘晓波的精神遗产(图)
2017年7月13日,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刘晓波博士在经受了长期持续的政治迫害和文字狱之后与世长辞。刘晓波百折不挠追求自由的精神;知行合一、坐言起行,争取民主、捍卫人权与人的尊严的精神;对中国宪政道路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是他身后留下的最为宝贵的精神遗产。刘晓波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争取自由民主的伟大事业,他将与大海同在,滋润中华大地,泽被世界文明。自由之火,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不知其尽。
2017年12月14日
中国人权双周刊
人物报道
刘晓波
艾晓明:我期待一场盛大的告别——我的校友刘晓波百日祭(图)
我的校友,我无法呼出你的名字,为自己在你的处境上的无所作为和无能为力。我们作为联署人,之所以还能享有自由;这全是因为你的担当而成。想到你,我就想到鲁迅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一文中所说的:自己背着因襲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閘門,放他們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
2017年12月08日
中国人权双周刊
人物报道
刘晓波
程映虹:「低端人口」——社会达尔文主义政治的不祥之兆(图)
社会达尔文主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它把在自然界是中性的法则拿来掩盖由权力关系决定的过程,用结果肯定过程,抹杀基于权利和资源分配的不平等和维护这个不平等的暴力、欺诈和压榨。它甚至跳过论证,直接告诉你现状就是论证,所以它本质上是为现实的权力关系辩护的逻辑。
2017年11月28日
中国人权双周刊
社会民生
知识界人士致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全国政协信
这不仅是对底层民众严重的次生灾害,有违起码的公平正义;更大危害在于,它会遮蔽政府责任,掩盖悲剧的真实原因,从而导致悲剧不断重演。任何一个有公共关怀、有责任心的公民,都决无可能容忍,必须旗帜鲜明地抨击和抵制。
2017年11月27日
中国人权双周刊
公开呼吁
何清涟:国际社会为何有权批评中国的人权?(图)
中国在签署了国际人权公约之后,就有接受联合国及其他缔约国审议中国人权的义务。国际社会批评中国人权状态不是干预中国内政;在诸多国家中,如果只看见美国在对中国人权状态指手划脚,那是因为美国最不害怕中国,还能挺起腰杆履行国际人权条约规定的义务。
2017年08月22日
中国人权双周刊
时政述评
吴淦:开庭前声明(附 影印件)
我知道将被重判,但我永远不会为自己的所做所为,及今天的选择而后悔。只为连累家人,只为自己做的太少,而愧疚自责。被判颠覆中共政权罪于我是莫大荣誉,在争取民主自由、捍卫公民权利的征途中,一份出自独栽专制政权的有罪判决书,就是颁给民主自由战士的一座金光闪闪的奖杯。
2017年08月09日
中国人权双周刊
公民参与
屠夫 (吴淦)
页面
1
2
下一页 ›
末页 »
更多话题
公众知情权
司法公正
行政拘留
任意羁押
公示财产
双边对话
黑监狱
书评
商业与人权
审查
儿童
中国法
翻墙技术
公民行动
公民记者
公民参与
民间社会
中国共产党
消费者安全
腐败
反恐
向强权说“不!”
文革
文化之角
时政述评
网络安全
社会民生
民主和政治改革
拆迁
异议人士
教育
被迫失踪
环境
少数民族
欧盟-中国
计划生育
农民
结社自由
言论自由
新闻自由
信仰自由
政府问责
政策法规
施政透明
Heilongjiang Lawyers’ Detention
历史钩沉
香港
软禁
中国人权翻译
户口
人权理事会
人权动态
思想争鸣
非法搜查和拘留
煽动颠覆国家政权
信息控制
信息技术
信息、通信、技术
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
国际人权
国际关系
国际窗口
互联网
互联网治理
司法改革
六四
绑架
劳改场
劳工权利
土地、财产、房屋
律师权责
律师
法律制度
法律天地
国内来信
重大事件(环境污染、食品安全、事故等)
毛泽东
微博
全国人大
新公民运动
非政府组织
奥运
网上行动
政府信息公开
人物报道
警察暴行
司法评述
政治犯
政治
良心犯
宣传
抗议和请愿
公开呼吁
公共安全
种族歧视
劳动教养
维权人士
维权
法治
特别专题
国际赔偿
国家秘密
国家安全
颠覆国家政权
监控
科技
思想/理论
天安门母亲
西藏
酷刑
典型案例
联合国
维吾尔族人
弱势群体
妇女
青年
青年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