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navigation

譚作人:政治抗爭方式的選擇,全在於自己

2020年08月06日

——政治抗爭方式的選擇,全在於自己,這與權力無關,但事關權利與自由。即使表達個人認知與體會,也不能規定別人的選擇。登山路千條,俯仰一月高。每一條抗爭之路,都值得一試,而不是事先反對。任何正面努力,都應該得到積極評價和鼓勵。​


(對《郭飛雄:中國民主維權運動有可能在歷史上最終失敗,除非……》一文的即時感想)

飛雄兄視野開闊深遠,立論厚重雄實,不玩語言花活,甚至粗礪不修辭,自有其邏輯力量,力透紙背。只有經過長期的學習思考和磨煉檢驗,才有如此痛切的體會。大贊!

我也屬於他所指斥的那類歸隱之人,自我定位「混吃等死看大戲」。這不是偽裝,這是真的。

鬥志喪失的原因,不是畏懼,而是厭倦。對體制內權力的鄙視,對體制外權力的更加鄙視,使人疲累不已。我們熟悉權力規則,想改變或規範權力遊戲規則,卻又本能地逃避權力,還看不起那些追逐權力的人。我們(我)註定一事無成。飛雄兄說得對!

但我相信,功成不必在我。每一撥人,必有其代表性人物登臺發言,並最終匯入憲政民主的各個方陣,我為他們呐喊助陣。

無數史實早己證明,在極權專制國家,為反抗暴政而發起的從下至上的社會革命(俗稱造反),特別是急風暴雨式的暴力革命,大多都不能實現真正民主,只能帶來新的極權專制,導致民主倒退。革命無罪,造反有理,即使在理論上成立,而在現實中,大革命換來偽民主,卻是大概率事件(美國例外)。

但這並不等於說,應該對暴政放棄抗爭。無論個人或者團隊,對於公義的追求,對於不公不義的抗爭,都是人的不可剝奪的當然權利。政治抗爭方式的選擇,全在於自己,這與權力無關,但事關權利與自由。即使表達個人認知與體會,也不能規定別人的選擇。登山路千條,俯仰一月高。每一條抗爭之路,都值得一試,而不是事先反對。任何正面努力,都應該得到積極評價和鼓勵。

譚作人2020.8.6.旅途中。


網站編輯:

經譚作人先生同意,本網發表他對《郭飛雄:中國民主維權運動有可能在歷史上最終失敗,除非……》一文的即時感想。文中見證的譚作人先生純潔高邁的道德品質,令人敬佩。我們從全國各地公民圈普遍可以看到,自由民主理念可以促成一種良心自覺的生活方式,這種生活方式具有強大的氣場,令人心醉。譚作人先生的即時感想,不就這樣無形地散發出作者本身深沉的道德力量氣場嗎?

 

——轉自世界憲政民主論壇(2020-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