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navigation

胡平:從張五常對中國經濟的建議談起

2016年04月21日

應該說,張五常提出的建議,在中國模式的框架下,對中國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多半是有利的,但是在道義上卻無疑是十分惡劣、十分有害的。過去二十多年來,中國經濟和西方經濟的彼消此長,實在是一種“劣幣驅除良幣”。聽任這種趨勢進一步發展下去,後果不堪設想。


今年3月20日,香港經濟學家張五常在他的博客上發表了《關於中國經濟的十一項建議》,該文是由他1月16日在廣州中山大學的一次講演補充整理而成。

我是在1987年開始接觸到張五常著述的。那年夏天,我應邀出席中國留學生經濟學會第三屆年會,楊小凱送給我兩本張五常的書《賣桔者言》和《中國的前途》,一讀之下,欣喜異常。張五常的學問、見識,對中國經濟問題的了解與關切,還有那深入淺出、意趣橫生的文筆,著實令人佩服。以後我就很注意他的文章,尤其註意他對中國經濟改革的見解。

大體上說,張五常講出來的那些觀點,我多是讚同的,然而對於他文中暗含但沒有公開講出來的那些觀點,我就很不贊同了。

例如,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針對如何把公有製變成私有製這個共產國家經濟轉型的頭號難題,張五常就提出了一個既簡單又可行的方案:“乾脆使某些幹部先富起來,給他們明確的產權”。不是發愁沒有資本家嗎?讓黨委書記們當資本家不就成了嗎?一旦黨委書記們成了資本家,作為公產的企業變相地成了書記們的私產,他們自然就會像資本家一樣行事,企業的效益自然就上去了,公有製的私有化也就一步到位、大功告成了。如果你要問憑什麼要把國營企業白白送給共產黨的干部,張五常回答說:因為“中國的經濟改革是不能置既得利益的干部於不顧的--不是因為在經濟上或道德上他們應該被特別照顧,而是因為他們的反對是足以阻礙制度的改進的”。當然了,如果你把企業白白送給幹部,幹部保證都會成為改革派。可是,給某些幹部明確的產權分配,也就是把本來屬於全體人民的財產送給少數幹部,這固然是充分照顧(豈止是照顧)了乾部們的既得利益,但它無疑是侵犯了廣大人民的利益。為什麼少數幹部的既得利益不能侵犯,廣大人民的既得利益就可以侵犯呢?在這裡,張五常沒有講出來的理由當然是,因為廣大人民手中無權,他們的反對是不足以阻礙制度的改進的;如果民眾要反對要抗議呢?合乎邏輯的答案只能是:鎮壓。所以,張五常的主張,實際上暗含著維護一黨專政和支持暴力維穩的,對此我當然不能贊同。

回到這篇《關於中國經濟的十一項建議》,這裡我只談幾條。

張五常的第一項建議是:“新勞動合同法一定要取締或替代”。我們知道,勞動合同法是2007年通過、2008年開始實施的。早在討論通過勞動合同法時,張五常就接連發表文章表示反對。張五常認為,就是這部勞動合同法,成了“中國經濟發展從極盛轉向疲弱的導火線”。在今年的兩會上,財政部長樓繼偉講話,說勞動合同法有弊病,要修改。張五常說“不對,該法要撤銷,或以私訂合約替代,不要改”。

張五常的第二項建議是:“不要讓社保毀滅中國的文化”。張五常說:“社保也是從西方抄過來的。在美國,他們的社保有兩次近於破產。我們要知道他們的文化跟中國的不同。在美國,子女讀大學往往要向父母借錢,而父母老年衣食無著時,子女往往不救。社保因而有其需要。中國呢?我們論孝,而子女不在親朋戚友會照顧也是我們的文化傳統。我認為這些是中國文化的美德。‘子欲養而親不在'的悲痛西方沒有聽過”;“論孝可以減低社會的交易費用,所以歷久猶新”;“撤銷社保工資會增加,讓受僱者自己儲蓄與投資是正著”。

清華大學教授秦暉指出,中國奇蹟的秘訣是低人權優勢。張五常上述兩項建議無非是繼續發揚和鞏固低人權優勢。

五年前,中國稅務雜誌社社長張木生接受《共識網》主編周志興採訪,把所謂低人權優勢講得很清楚。張木生說,中國經濟實行對外開放,就是對發達國家開放。和發達國家相比,中國有什麼優勢呢?當時的中國,既缺資金,又缺技術和原料,也缺少市場,因為中國人窮,消費力很低。張木生說:“一開始你沒市場​​,市場在人家那。一開始你只有勞動力便宜,只有加工訂貨,那時候和(趙)紫陽一塊設計那個大進大出的時候,兩頭在外”;“兩頭在外,就是原料和市場在外,不是別的,然後你就順著這個路子一路走下去,你的那個外向度變成世界第一。現在出口還是世界第一,所以必然掙了大把的外匯,你在國內一開始你就不敢提高勞動者的待遇,今天可以說這個問題,那時候你沒條件說這個問題,不敢提高勞動者的報酬,勞動力是不能全世界流動的,資本是可以全世界流動的,對不對?”“資本可以全世界流動,哪兒能賺錢就到哪兒去。在中國最能賺錢,是吧?但如果你從一開始就從低端開始接軌,解決民生問題,社保問題,勞動待遇問題,勞動保護問題從這方面接軌,你還有優勢嗎?”

張木生這段話告訴我們,低人權--包括低工資、低勞保、低社保等等--不只是在改革初期中國的客觀狀態,而且也是中國政府長期以來有意識地竭力維持而造成的一種人為的狀態。本來,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勞工的工資和待遇也會相應提高,社保和勞保也會相應提高,但是中國政府為了繼續維持中國勞動力便宜這一優勢,有意識地採取種種措施,硬是不讓老百姓分享經濟增長的成果。而要做到這一點,政府就必須堅持專制高壓,就必須剝奪人民的言論、結社以及遊行示威等權利。張五常的這些建議,看上去是在主張一種比較極端的經濟自由主義,實際上卻是在否定政治自由主義,實際上卻是在讚成專制、否定自由。

還有兩項建議也值得我們特別關注。

一項建議是“灰色地帶目前不要管”。張五常說,宴客送禮是中國的文化傳統,不要都算成貪污。在貪與非貪之間有好一片灰色地帶。在目前的經濟困境中,這灰色地帶北京最好不管。張五常認為,目前由於肅貪,北京大事約束送禮和宴客的行為,對推動經濟發展​​不利。張五常提出了一個很重要的理由,他指出,“在縣際競爭的製度下,地方乾部和投資者是合夥人”。既然是合夥人,地方乾部理當從投資者的投資收益中分成,而接受宴請和禮物其實就是分成的一種形式。如果你不准地方乾部吃宴請和收禮物,那他們還有什麼積極性去拼經濟呢?

另一項建議是“縣際競爭的獎金要補充”。所謂縣際競爭,是張五常觀察中國經濟改革的一個重大發現。張五常發現,在中共現在這套體制下,縣政府很像是一個公司。例如,土地的使用權和轉讓權都在縣政府手裡,地方乾部等於是地主,因而可以從土地的收益中分成。這就是各級地方政府都那麼熱衷於搞土地開發的原因了。在《經濟解釋》這本書裡,張五常寫道:不錯,在經濟方面,地區之間的競爭舉世皆然,不足為奇,但“關鍵問題是,參與競爭的人有或沒有跟競爭有關的業權是兩回事”。在現階段的中國,地方政府恰恰是有業權的,因為政府壟斷了一切資源,地方乾部相當於地主資本家,可以從收益中分成的。過去,地方政府主要靠買賣土地發財,如今空置的土地不多了,因此需要發明出新的獎勵手段,也就是讓地方乾部能繼續從發展經濟中大撈其油水,以便激勵地方政府繼續大力發展經濟。

近年來,中國經濟形勢不妙。這當中除去純經濟學的原因外,更重要的是乾部懶政怠政。不久前,國家工商總局傳出消息,自去年下半年開始,沒有註冊一個新商標,原因居然是“沒有紙了”。關鍵在於,中國模式的經濟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靠著各級幹部撈油水、搞腐敗而驅動的。過去二十多年,中國的各級幹部們最腐敗,但中國的經濟發展卻最迅速;如今腐敗略受約束,經濟發展也就慢了下來。

應該說,張五常提出的建議,在中國模式的框架下,對中國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多半是有利的,但是在道義上卻無疑是十分惡劣、十分有害的。過去二十多年來,中國經濟和西方經濟的彼消此長,實在是一種“劣幣驅除良幣”。聽任這種趨勢進一步發展下去,後果不堪設想。為此,我們必須大聲疾呼,以喚起世人對這個問題的更大關切。

 

(《中國人權雙周刊》第180期 2016年4月1日—4月14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