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navigation

艾晓明:还是拜个年吧,武汉有难,你要安好!(图)

2020年01月29日


拍摄《夹边沟祭事》时的艾晓明

今夜除夕,武汉空前冷寂。这本是团年的日子,无数家庭的年夜饭取消了。昨天看到封城的照片,一边是铁面军人和武警,一边是无奈的旅客。画外音是武汉口音,说:看啊,汉口站,百年以来第一次关闭了。听得人不禁心头一紧,仿佛历史在此敲了一个响点。

我住在江夏区,离汉口站大约四十公里;我去不了那里,但我想起了2008年春节前,我在广州拍摄雪灾时外地工人离粤返乡的片子《开往家乡的列车》。我能想象到年前无法返乡的旅客内心的焦虑,他们怎么办呢?政府一夜之间决定封城,他们去哪里居住,怎么过年?

我16日深夜从广州返回武汉,那时,有关肺炎的零星消息只有传闻,我也没当回事。18日,两位朋友来聚,一位说到这次肺炎真的很严重,有医务人员都感染了。她说的也是内部消息,还给我看了几张照片。我以为这仅限于个案,依然没有重视。有关“造谣”者被惩治的消息事先也知道,但是被封号删帖约谈训诫这类事不是家常便饭?没想到,20日风云突变,一夜之间,武汉肺炎刷屏了。

今天这个除夕,还不知有多少家庭染病者难以入院;今天又看到了视频里一线医生的愤怒和崩溃……他们的家人该有多少担忧!一旦可以公开讨论,我们知道了越来越多的坏消息;这是什么除夕!

我觉得那些握有权力的人有种好消息综合症,就是无论如何,不管真实与否,只听好消息,没有也要编一个。你要说那不是真的,他能跟你拼命。你们知道我说的是什么,那只小小的蝙蝠,汤菜卤煮,照片视频到处在传;但是房间里的大象,悠游晃荡,那是不能说破的魔障。对此失衡,我一个诗人朋友杨大侠不惜干犯众怒地发了个毒誓:如果官家再找野味背锅,本人将食用任何官方指定野味,以正视听。

我已经奉劝了杨大侠:你以为你是谁,信不信先把你炖了。

不止是蝙蝠,武汉人这些天已经无异于老鼠和老鼠屎。天上有移动大数据追踪的,地上有现买铁锨挖路封堵的,不许进城更不许进村。想当年川震,大家都说自己是四川人。今非昔比,武汉人变成了游动的病毒,大有被团灭的趋势。看看那些被转发的帖子:某地某地到了多少武汉人——来者不善!

下午我接受了苹果记者的电话采访,我说尽管武汉已是疫区,但我对周边情况的了解可能远不及外面的人。你问我惶恐吗?当然,谁知道我是不是一个病毒携带者呢?但是,惶恐地出门寻购口罩、消毒液、酒精、日常药品的三天之后,我在恢复中——恢复我的平常心,恢复我对生活的计划和安排。人不能持久地背负惶恐度日,惶恐也不能减轻我们日常的生活责任。

我的亲友中有的妻子感染了,如大家所知,住不进医院,只能在家隔离护理。亲人经历了急火攻心的紧张、日夜疲惫的奔波和辛勤护理,今天开始病人情形略有好转;这是年轻的好处。

又有朋友的孩子因为同事的家人感染,确诊后只能自动隔离。大年三十,自己住着,单位里也不放假。今年不放假的人肯定比往年多,仅我所知,公安、中部战区执行任务的军人、前线医护人员、蔡甸的赶工者……

就算我一个家庭主妇,也是没放假的。我家老少三代,高龄者即将进入96,多年卧床不起。又有临时请来的护工和钟点工帮忙照顾……我要设法让所有人不感染(包括三个猫星人)。如此,同辈可以继续全职公益,小辈节后可以正常上班,老人可以安享余年。话说各位在家主持家务的姐姐妹妹,照料的责任通常不被看做是对社会的贡献,其实你只要换到另一个家庭去做事就有分别了。来我家做事的女工,公司开价是每日两百,红包三千。我这里说的意思不是炫富,而是说我们的家务工作其实是有社会意义和市场价值的。咱照顾好一位老人不进医院,也算省一个床位,也算间接了十万八千里地为控制疫情做了点小贡献吧。

给关心我的各地朋友拜年,大家的问候我都收到了,一一回复写到手软,再此一并鞠躬致谢拜年!

给因为公益理想和社会责任而回不了家的朋友拜年,无论你在哪里,我们的心是连在一起的。

给今夜依然在抗疫前线的医护人员拜年,武汉人谁不心疼你们!给你们家中的父母老人拜年,感恩你们养育了这样的孩子,他们是病患的依靠,是公共安全的屏障;不是天使,胜似天使!

给各位每天努力发帖传播疫病知识和亲身经验的朋友们拜年,传播信息是一种权利,也是辛勤的劳作和奉献。尽管经验各异、信息不完整,但大家一起努力,就有真相浮现。

给江汉关、江滩、汉口站、汉阳门、首义路、东湖梅园……拜年,愿天佑我城,疫病的阴霾早日消散。给我大武汉老城区的诸多群友拜年,愿大家各自安好,活下来迎接又一个春天!
 

2020年1月24日
 

附 维基百科


艾晓明

艾晓明(1953年11月-),祖籍河南信阳,曾任中国广州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妇女和公共问题学者,现已退休。曾任中山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教研室主任,妇女与社会性别研究中心副主任、人文教育重点项目“性别教育论坛”负责人、“妇女与社会性别译丛”项目主持人,同时担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广东省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长[1]。2010年1月与郭建梅共同获得西蒙·德·波娃奖[2]

童年经历[编辑]

艾晓明的父亲艾仁宽(1923年—)是中华民国将领唐生智北伐第二期在河南信阳收养的义子,1944年由唐选送入黄埔成都军校第二十一期就学。母亲唐仁群(1920年—1996年)就是唐生智的女儿,小名六妹仔,第一段婚姻是与湖南省东安县邻乡北应乡之鹿马桥人李济生长子结为连理;前夫是航空飞行跳伞教练员,因艾晓明生病,医院守侯一夜,次日上机跳伞疲惫失事身亡,唐仁群后携女嫁与艾仁宽。[3]

中共上台后艾仁宽在湖北省武汉市东湖中学任职英文老师与教务主任,在文革时,被打成右派。艾晓明受同侪压力,当时她13岁(1966年)也写了大字报批斗自己的父亲[4]

求学与任教[编辑]

艾晓明于1976年至1981年就读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1981年至1985年任教于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1985年至1987年攻读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中国现代文学专业,获博士学位,是“文革”后第一位文学女博士。1988年至1994年任教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文化基础部。1994年至今任教于中山大学中文系。

1999年至2000年赴美国田纳西州南方大学任访问学者,在美国期间曾作为志愿者,与当地英语教师到大学附近的咖啡县监狱帮助中国犯人和墨西哥犯人学英语。

回国后,在中山大学开始妇女研究课程教育,当时国内的女性研究刚刚起步,从那时起,她开始关注女性权益、并为维护女性权益而奔走,创办了性别教育论坛网站。

2003年12月,艾教授翻译、导演了美国女性主义话剧《阴道独白》,近40名学生、教师在广州首度上演《阴道独白》的中文版。该剧后来在上海、北京遭到禁演,但薪传实验剧团于2009年推出了授权公演,巡演京沪深等地。

2003年积极介入推动孙志刚案黄静案,被《南风窗》杂志授予“为了公共利益良知奖”,同时被上海《东方女性》杂志读者投票选为“最有影响十大人物”之一。从此介入公共事务。

2005年9月开始观察太石村罢免事件,对事件进程进行了文字与图像记录。9月15日在《公民维权网》上发表公开信,请求温家宝总理倾听太石村民心声,释放所有村民,让他们过一个祥和的中秋节。9月26日因参与调查太石村罢免事件而遭暴力围攻,受到广泛关注和声援。

2006年8月,针对高智晟被逮捕和其家人被软禁,发表公开信督促保障妇女儿童的合法权利。同年在河南拍摄中原纪事,记录当地艾滋病患者如何在志愿者的帮助下与当地政府博弈。

2007年完成纪录片《关爱》的拍摄工作,记录河北邢台因输血感染艾滋病的患者艰难的维权之路。2009年完成纪录片《我们的娃娃》,记录了四川汶川大地震中倒塌的学校和死难学生,孩子家长的维权之路.

2009年艾晓明教授原定10月16日携纪录片《开往家乡的列车》及《我们的娃娃》赴港参加香港记协举办的研讨会,在深圳出境时被阻止,并被带回中山大学。有推测为与为谭作人作证及其记录片有关,触犯了地震后不提及校舍质量的原则[5]

2010年1月,与郭建梅共同获得西蒙·德·波伏娃奖[6][7]。4月完成纪录片《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对艾未未的公民调查进行记录。

2012年完成记录片《乌坎三日》,潜入乌坎村内,从而得以记录了前后三天乌坎村民经历的失望和希望。[8]

2013年9月,与谭作人朱承志共同荣获中国民主教育基金会颁发的2012年度杰出民主人士奖[9]

2014年完成纪录片《新公民案审判》,现场记录和对辩护律师张庆方等人、学者郭于华、企业家王瑛的采访穿插在一起,呈现了公民对这场审判的质疑以及对新公民运动的理解。[10]

父亲艾仁宽退休后居武汉,2016年开始身体退化状况较严重。艾晓明在自中山大学退休后回家照顾父亲,同时也会利用剩下的时间进行纪录片创作。

著作[编辑]

  • 《青年巴金及其文学视界》
  • 《中国左翼文学思潮探源》
  • 《血统: 一个黑五类子女的文革记忆》
  • 《天空之城》
  • 《骑桶飞翔》
  • 《从文本到彼岸》
  • 《活在语言中的爱情》
  • 《我的监狱之行》

译作[编辑]

  • 《女性主义思潮导论》
  • 《小说的艺术——认识米兰.昆德拉》
  • 《古典主义》
  • 《表现主义》
  • 《论戏剧与戏剧性》

编着[编辑]

  • 《浮城志异——香港小说新选》
  • 《中国女性小说新选》
  • 《火焰与碎银——都市女性散文丛书广州卷》

纪录片[编辑]

  • 《天堂花园》(2005年)
  • 《为革命画画:户县农民画》(2005年)
  • 《人民代表姚立法》(2006年)
  • 《中原纪事》(2006年)
  • 《关爱之家》(2007年)
  • 《红色美术》(2007年,胡杰、艾晓明合导)
  • 《我们的娃娃》(2009年)
  • 《开往家乡的列车》(2009年)
  • 《忘川》(2009年)
  • 《公民调查》(2009年)
  •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2010年)
  • 《让阳光洒在地上》(2011年)
  • 《明信片》(2011年)
  • 《乌坎三日》(2012年)
  • 《新公民案审判》(2014年)
  • 《夹边沟祭事》(2017年)

 

——转自《光》传媒(2020-01-26)

中国人权双周刊》第279期,2020年1月17日—2020年1月30日

错误 | Human Rights in China 中国人权 | HRIC

错误

网站遇到了不可预知的错误。请稍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