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navigation

何清漣:巴拿馬文件撞了中國的牆

2016年04月21日

如同《中國離岸金融解密》上詳細列舉的“財富尋寶圖”未能成為中紀委的反腐線索一樣,巴拿馬文件也同樣不會成為中紀委的反腐線索。中國政府只在意他們要抓捕的外逃貪官,即中國的政治失敗者及其關聯人士,比如令完成等。對於ICIJ發布的兩份報告,中國當局更願意看作是西方國家在“抹黑中國”。


巴拿馬文件發布,多國政要或家族的離岸資產曝光,冰島總理貢勞格鬆在本國民眾強大的壓力下辭職,英國首相卡梅倫因其父親的離岸公司也被迫出來說明情況,阿根廷總統毛里西奧·馬克里正面臨越來越大的辭職壓力。但在奉行權貴資本主義的中國,儘管捲入這樁醜聞的高層政要遠多於他國,巴拿馬文件卻在中國撞了牆。

中國人捲入離岸公司有多深

巴拿馬文件涉及多位中國頂級權貴家庭,國際調查記者聯盟(ICIJ)於4月6日專題發布了《巴拿馬文件洩露中國頂級權貴離岸公司的線索》(Leaked Files Offer Many Clues To Offshore Dealings by Top Chinese),名單上列有九位政治局常委級領導人的親屬:習近平的姐夫鄧家貴;前總理李鵬的女兒李小琳;現任中共政治局常委張高麗的女婿李圣潑;前政治局常委曾慶紅的胞弟曾慶淮;毛澤東的外孫女婿陳東昇;前政協主席賈慶林的外孫女李紫丹;前政治局委員薄熙來的妻子谷開來;胡耀邦的三兒子胡德華等。

醜聞涉及眾多當事人,只有胡德華在消息公佈幾天之後,在接受香港《明報》等媒體採訪時,承認其擁有離岸公司的事實並說明緣由,其餘諸人均頑強地保持沉默,彷彿這件在國際社會傳得沸沸揚揚的醜聞與自己無​​關。

巴拿馬文件來源是巴拿巴的莫薩克·馮塞卡法律服務公司,該公司已經有40年曆史,在全球開辦事務所最多的地方是中國,上海、深圳、大連、青島、寧波、濟南和香港等8個城市均成為其延攬業務之地。通過該公司開設離岸公司的客戶中,中國大陸人位居第一,位居第二者是香港人。香港自“九七回歸”之後湧入大量中資公司,這些所謂香港人當中,應該有不少其實是大陸人。

2014年1月,ICIJ曾發布《中國離岸金融解密》,透露了大量中國高層親屬子弟及國企高管們的離岸金融賬戶。兩相比較,發現兩份高層親屬的名單高度重合。因為巴拿馬文件的全部名單據說得等到5月初才可能完全公佈,屆時看看中國人還會獲得什麼“驚喜”。

巴拿馬文件在中國撞了兩道牆

儘管巴拿馬文件在世界政壇上掀起波瀾,在中國的遭遇與2014年相同,中國政府多年來投入巨大人力財力構築的防火長城,關鍵時刻不負官方期望,巴拿馬文件撞上了中國防火牆,只能在牆外逡巡,不得其縫而入。

巴拿馬文件幾乎佔據了外媒的要聞版面,但在中國的門戶網站上,幾乎看不到任何相關內容。用百度搜索,會顯示“根據中國法律,相關內容不予顯現”。4月5日,官媒《環球時報》發表了社評,在這篇《偷或編“巴拿馬文件”者絕非等閒之輩》的文章中,指稱“巴拿馬文件”是西方情報機構的陰謀,“從長遠看,它會成為西方意識形態聯盟順勢而為,打擊非西方世界政治精英和關鍵組織的一種新手段。”鳳凰、新浪等多家媒體立刻轉載了這篇社評。也許是官方認為這篇文章不該提到“巴拿馬文件”,幾小時後,這篇幫閒文章被刪除。不僅社交媒體上的相關討論被封鎖,官媒《人民日報》更是用整個版面一連刊發了五篇文章,主題扣準一點,即“把握社會輿情,加強新聞管控”,防止西方媒體比如“美國之音”的陰謀。

在對待巴拿馬文件的態度上,中國與俄國不約而同地採取了相同的行動,在屏蔽消息同時,指責洩密背後有“西方陰謀”。

除了撞上防火牆之外,巴拿馬文件在中國還撞到了一堵利益保護的硬牆:即紅色權貴家族的腐敗不在中國政府肅貪反腐之列。2014年《中國離岸金融解密》沒能撞破這堵高牆,事隔兩年,巴拿馬報告在世界政壇引起波瀾之時,仍然沒能在這道利益保護硬牆上撞開一個洞。也許是為了轉移視線,前軍委副主席、上將郭伯雄的腐敗案於這時宣布移送審查起訴,正好成為中國媒體的炒作噱頭,讓公眾找到了一個合適的情緒宣洩口。

離岸公司:多數人的認知盲區

經過ICIJ的兩度報告之後,在中國人心目中,已經將離岸公司與洗錢犯罪劃上等號,但這並非離岸公司的全部。

離岸公司在1958年由一位英國人創造,創設者的最初目的是為了避稅,後來慢慢變成國際社會非法組織洗錢的工具,名聲不佳,但基本上沒有國家將離岸公司當作非法經濟實體,因為離岸公司對於國際投資界來說,無論是資本跨境轉移還是從事各種私募、上市,實在有太多方便。即使是反洗錢犯罪法律最完備的美國,也沒有將離岸公司劃為非法經濟實體。

中國是國際社會的遲來者,直到2006年9月,才由商務部、國資委、證監會、國家稅務總局、國家工商總局、國家外匯管理局聯合頒發的《關於外國投資者併購境內企業的規定》,承認離岸公司的合法性。這一被業內稱為“10號文”的法規性文件,明文規定中國企業可以通過離岸公司設計安排合同/協議控制模式(VIE結構,即可變利益實體),進行海外私募及紅籌上市。從此,眾多國有企業,如中國銀行、中國電力、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石油、中海油等,以及所有的國際風險投資與私募併購基金,還包括眾多民營企業如裕興、亞信、新浪、網易、搜狐、盛大、百度、碧桂園、SOHO、阿里巴巴、巨人集團等,幾乎無一不是通過在離岸法域設立離岸控股公司的方式而實現其巨大的成功和跨越。過去20餘年當中,內地赴港上市的家族企業資產規模最大的50家之中,共有44家註冊於開曼群島。主要目的就是進行海外紅籌方式私募,進而在美國、香港或新加坡以及英國等地上市。

但是,當局承認離岸公司設立合法,是看重離岸公司這塊硬幣的一面,即方便本國企業在海外圈錢;這塊硬幣的另一面,即本國企業可以通過離岸公司大規模轉移資產,當時顯然不是考慮的重點。2014年ICIJ發布的《中國離岸金融解密》裡面所列,除了紅色權貴家族之外,還有數量龐大的大陸商人。2015年,李嘉誠重組旗下兩家集團,並把重組後的企業註冊地點從香港遷移至開曼群島。無論是北京還是香港當局,都知道這是李家撤資的招數,卻也無奈其何。

關於離岸公司,中國人在意什麼

對待本國人士設立離岸公司的態度上,西方國家與中國並不相同。西方國家的著重點在於追查逃稅問題,中國人的關注焦點在於那些政治高層的家屬的財產來源是否合法,負責巴拿馬文件中國部分的調查記者歐蕾珊在接受VOA採訪時,也希望這份調查報告能夠為中紀委反腐提供線索。

中國政府並不在意逃稅,中國企業逃稅非常普遍,最應該交稅卻成功偷漏稅的超級富豪們其實大都是中共自家人。普通中國人也不在意國人是否逃稅,因為中國政府是個掠奪型政權,完全不對納稅人負責,因此中國人多視逃稅為天經地義之事,一些政治反對者甚至提出每個中國人有不納稅的義務。因此,中國權貴富人在外開設離岸公司的資料曝光,當局只在意遮蔽真相,普通人關注點在於權貴貪腐後的資產轉移,資產高淨值人士則慶幸自己向外轉移資產而不在巴拿馬文件榜單上。

如同《中國離岸金融解密》上詳細列舉的“財富尋寶圖”未能成為中紀委的反腐線索一樣,巴拿馬文件也同樣不會成為中紀委的反腐線索。中國政府只在意他們要抓捕的外逃貪官,即中國的政治失敗者及其關聯人士,比如令完成等。對於ICIJ發布的兩份報告,中國當局更願意看作是西方國家在“抹黑中國”。

種瓜得豆這類事情在中國屢屢發生。作為國際經濟舞台的遲到者,中國當局允許離岸公司合法化,其目的本來是與國際接軌,希望為本國國企民企在海外圈錢提供便利。事到如今,離岸公司的圈錢功能退化,本國富人卻利用其大量轉移資產。如何讓離岸公司這一功能無法發揮作用,才是中共政府要考慮的新問題。

 

(《中國人權雙周刊》第180期 20​​16年4月1日—4月14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