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navigation

香港逮捕55人:到了檢驗《香港國安法》第4條的時間

2021年01月08日

一、香港當局將受國際保護的權利與「顛覆」混為一談

1月6日星期三清晨,香港當局出動約1000名警員,拘捕了53名與2020年7月舉行的非官方選舉初選有關的人士。此舉旨在消除政治反對派,消除政治活動和參與。被捕者中有著名前立法會議員,包括朱凱迪、楊岳橋和郭家麒;現任區議員,包括岑敖暉(他也是2014年「雨傘運動」的學生領袖);法律學者、「占中運動」的主要組織者之一戴耀廷;以及一位擁有香港永久居民身份的美國律師關尚義。53人全部被以涉嫌犯《香港國安法》第22條的「顛覆國家政權」罪而被捕,因其組織、策劃、實施或參加非官方選舉初選。

一天后的1月7日,警方又逮捕了另外兩名參加非正式初選的人士:民主活動人士黃之鋒,他正因組織和煽動2020年6月的「未經批准集結」而被判入獄13個半月;譚得志,他因涉嫌煽動暴亂自2020年9月以來一直被關押。截至1月8日,在1月6日被捕的人中已有52人獲准保釋。(請參閱本簡報結尾處的被捕者完整名單。)

就像2015年在中國大陸採取的對300多名維權律師和維權人士進行大規模鎮壓,以恐嚇和摧毀維權團體的白色恐怖一樣,香港警方最近採取的行動,是對法治和受中國、香港和國際法律保護的權利的又一次根本性打擊。在這「一鍋端」的行動中,香港當局逮捕的人數超過了自2020年7月以來以《香港國安法》逮捕人數的一倍多;隨著調查的繼續,恐有更多的人會遭到逮捕。

中國人權執行主任譚競嫦表示:「國際社會不僅需要譴責此次大規模逮捕,而且還應要求當局遵守納入到《香港國安法》中的相關國際標準和規範,遵守《基本法》以及中國和香港的國際義務。」

在1月6日的警方新聞發佈會上,可以看到香港當局將受國際保護的權利與「顛覆」罪混為一談的鮮明例子。香港警務處國家安全處(簡稱「國安處」)高級警司李桂華展示了一張流程圖,該圖描繪了初選的目標以及為進行初選而採取的相關步驟,包括「民意研究」、「眾籌」和在社交平臺宣傳——政治運動中毫不奇怪的戰略要素——李將其描繪成使政府癱瘓的步驟。李桂華說,策劃者以「決心」和「豐富」的「資源」來實現他們的使命。此外,當局指出,親民主陣營的「35+」計劃是要在擁有70個席位的立法機關中占多數,這等於是推翻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陰謀。

來源:香港自由新聞(HKFP)

非官方初選於7月11日至12日舉行,為期兩天,在市內各街角舉行,吸引了61萬多名選民,他們為當時定於2020年9月舉行的立法會議選舉選擇民主派的候選人。7月下旬,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以新冠病毒公共衛生問題為由,宣佈將選舉推遲一年。

「為了扼殺政治反對派而將和平行使基本權利予以政治化入罪,而且明顯地威脅還要採取更多的打擊行動,已經把我們帶到一個危機關頭。我們必須超越譴責,並從策略上援引《香港國安法》第4條中的權利保護。」譚競嫦說。

「《香港國安法》第4條是我們可用的為數不多的權利保護工具之一,我們必須推動它的實施,必須使用它來進行測試,不能只是將它當作一個擺設擱置不用。」

 

二、認真對待《香港國安法》第4條及其保護的權利

針對《香港國安法》通過後廣泛關注的問題,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和其他香港特區官員指出,第4條的納入是權利得到保護的保障。(她還試圖向香港人民保證,《香港國安法》只會影響少數人。顯然,她從根本上誤解了權利保護的性質:無論有多少人受到影響,權利保護都必須予以應用。)

第4條規定:

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應當尊重和保障人權,依法保護香港特別行政區居民根據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和《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經濟、社會與文化權利的國際公約》適用於香港的有關規定享有的包括言論、新聞、出版的自由,結社、集會、遊行、示威的自由在內的權利和自由。[1]

受到大規模逮捕影響的兩項基本權利是「參與權」和「和平集會權」,兩者都是《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所規定的,因此也受到《香港國安法》的保護。

參與權

《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第25條規定:

凡屬公民……不受無理限制,均應有權利及機會:直接或經由自由選擇之代表參與政事……

聯合國人權高專辦發言人1月7日在譴責大規模逮捕的聲明中強調了這項權利:

最新的這些逮捕行動表明——正如人們所擔心的——《香港國安法》所規定的顛覆罪確實正被用來拘捕行使合法參與政治和公共生活權利的人士……

我們強調,直接或通過自由選擇的代表行使參與公共事務的權利是一項基本權利,受《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的保護,該公約已納入香港的《基本法》 。(粗體由中國人權添加)

和平集會權

《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第21條規定:

和平集會之權利,應予確認。除依法律之規定,且為民主社會維護國家安全或公共安寧、公共秩序、維持公共衛生或風化、或保障他人權利自由所必要者外,不得限制此種權利之行使。

聯合國人權事務委員會——負責監督各國執行《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情況的聯合國條約機構——和其他獨立的聯合國人權專家也詳細闡述了這一權利。在2020年7月發佈的關於《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第21條「和平集會權」的第37號一般性意見的法律指南中,聯合國人權事務委員會明確界定了基於國家安全理由限制和平集會權的條件:

如果在面對可信的威脅或武力使用時,國家為了維護其保護國家生存、領土完整或政治獨立的能力而有必要採取這種限制,則「國家安全利益」可作為進行限制的依據。[2]這個門檻在「和平」集會中僅在特殊情況下才會達到。此外,如果國家安全惡化的根本原因是壓制人權,就不能以此作為進一步限制,包括限制和平集會權利的理由。(粗體由中國人權添加)
(聯合國人權事務委員會第37號(2020)一般性意見第42段)

香港當局必須證明其在執行《香港國安法》時遵守了保護和平集會權的具體國際標準。 兩個關鍵問題是:

  • 初選及其旨在在立法會中取得多數席位以影響決策的目標,如何危害或損害在面對可信的威脅或武力使用時,國家維護其保護國家生存、領土完整或政治獨立的能力而必須禁止初選並將其定為「顛覆國家政權」?可信的武力威脅或武力使用在哪裡?
  • 和平組織的選舉初選如何「威脅到國家保護國家生存的能力」?

在同一法律指南中,人權事務委員會還列舉了應向帶有政治信息,包括政治反對信息的和平集會提供「高度保護」(國安處高級警司李桂華卻將表達政治反對信息錯誤地視為犯罪意圖):

鑒於和平集會通常具有表達功能,政治言論作為一種表達形式享有特別保護,因此,帶有政治信息的集會應享有更高水平的便利安排和保護。(粗體由中國人權添加)
(聯合國人權事務委員會第37號(2020)一般性意見第25段)

在處理集會的任何表達內容時,應遵循適用于言論自由的規則。因此,不得以明示或暗示的方式限制和平集會,以壓制對政府的政治反對表達,對當局的挑戰,包括呼籲對政府、憲法、政治制度進行民主變革或追求自決。它們不應被用於禁止侮辱官員或國家機關的榮譽和名譽。(粗體由中國人權添加)
(聯合國人權事務委員會第37號(2020)一般性意見第49段))

香港當局必須證明:

  • 為初選提供了哪些具體的「更高水平的便利安排和保護」(初選顯然是對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政治反對表達」)?

 

三、這是主張、而不是放棄權利的時間

在聯合國、各國政府和民間社會團體如此強烈地譴責這次大規模逮捕行動之時,我們所有人也應在此刻要求香港特別行政區和中國大陸當局遵守《香港國安法》中的權利規定,並提供該法所規定的保護。

中國人權呼籲國際社會採取以下行動,支持香港民眾維護其受法律保護的權利:

  • 繼續大聲疾呼,譴責對權利和法治的侵犯,要求並監督中國當局確保被拘留、被逮捕和/或被起訴的人的安全及其程序性和實質性權利。
  • 以具體行動為後盾,發出一致的聲援和支持的公共信息。
  • 援引國際人權標準,引用和借鑒國際人權專家提出的關切問題和建議,特別是關於審查和改革《香港國安法》並確保該法及其實施符合國際標準和義務的建議。

譚競嫦說:「現在是給當局施加壓力的時刻,是一次考驗,也是一個讓《香港國安法》第4條真正發揮權利保護作用的機會;而對這些權利的保障是中國大陸和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國際義務。」

 

[1] 《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法》(簡體繁體

[2] 《關於〈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的各項限制條款和可克減條款的錫拉庫紮原則》((E / CN.4 / 1985/4,附件),第29段)

 

55名被捕人士名單

涉及組織及策劃「35+民主派初選」被捕

  1. 趙家賢,東區區議會副主席兼太古城西選區議員、民主動力召集人、資深認可調解員、仲裁員。維基百科
  2. 鐘錦麟,西貢區議會主席兼欣英選區議員、新民主同盟副召集人。維基百科
  3. 關尚義,民主動力司庫、美籍人權律師、中國維權律師關注組執行理事會創始成員、亞洲人權委員會主席。華爾街日報
  4. 吳政亨,「35+民主派初選」發起人及策略設計。蘋果日報
  5. 區諾軒,前民主黨成員、前立法會議員、初選協調人、前民間人權陣線召集人,現為東京大學博士生。維基百科
  6. 戴耀廷,前香港大學法律系副教授、2014年「讓愛與和平佔領中環」公民抗命運動提倡者。維基百科

涉及參與成為「35+民主派初選」候選人或支持初選被捕

  1. 安德裡,初選候選人、致力為難民及少數族裔爭取權益的註冊社工、印度裔港人。簡歷
  2. 陳志全,前立法會議員、人民力量主席、前香港人網行政總裁。維基百科
  3. 鄭達鴻,東區區議會成員兼丹拿選區議員、前公民党港島支部副主席。維基百科
  4. 張可森,屯門區議會成員兼新墟選區議員、社運人士、文化評論人、作曲人、屯門社區網絡成員。維基百科
  5. 朱凱廸,前立法會議員、香港本土行動成員、土地正義聯盟創辦成員,致力推動環境保護、鄉郊發展及保育運動。維基百科
  6. 鄒家成,初選候選人、本土派社運人士、香港公開大學護理系學生。維基百科
  7. 徐子見,東區區議會成員兼漁灣選區議員、商人、2014年雨傘運動期間曾留守佔領區79天。維基百科
  8. 范國威,西貢區議會成員兼運亨選區議員、前民主黨改革派領導,新民主同盟召集人。維基百科
  9. 馮達浚,初選候選人、社運人士、加山傳播創辦人。維基百科
  10. 何桂藍,初選候選人、《立場新聞》前記者, 2019-20年反送中運動期間多次在前線直播採訪並曾受襲,而為人認識。維基百科
  11. 何啟明,深水埗區議會成員兼南昌東選區議員、香港民主民生協進會(民協)副主席。維基百科
  12. 郭家麒,前立法會議員、公民党成員、泌尿外科專科醫生。維基百科
  13. 鄺俊宇,前立法會議員、元朗區議會成員兼北朗選區議員、註冊社工、小說作家。維基百科
  14. 林卓廷,前立法會議員、北區區議會成員兼石湖墟選區議員、廉政公署前調查主任、民主黨副主席。維基百科
  15. 林景楠,初選候選人、阿布泰國生活百貨創辦人、前海關關員。維基百科
  16. 劉凱文,初選候選人(衛生服務界)、公立醫院註冊護士。簡歷
  17. 劉偉聰,深水埗區議會成員兼又一村選區議員、大律師,專門刑事法及憲法。維基百科
  18. 劉澤鋒,初選候選人、社運人士、前樹仁大學學生會會長、前學聯抗爭者支援基金主席。維基百科
  19. 劉頴匡,初選候選人、沙田社區網絡召集人、社區網絡聯盟前召集人。維基百科
  20. 李芝融,香港殘疾及基層權益倡議者,嚴重弱智人士家長協會發言人。維基百科
  21. 李予信,東區區議會成員兼錦屏選區議員、公民党成員、註冊社工。維基百科
  22. 梁晃維,中西區區議會成員兼觀龍選區議員,2019年區議會選舉以本土派獨立身份參選勝出。維基百科
  23. 梁國雄,前立法會議員、社會民主連線(社民連)副主席、社運人士。維基百科
  24. 李國麟,前立法會議員(衛生服務界功能界別)、註冊護士、前香港公開大學護理及健康學院院長。維基百科
  25. 李嘉達,觀塘區議會成員兼協康選區議員、註冊社工、社運人士。維基百科
  26. 呂智恒,前立法會議員、社工、社運人士、北區藍圖成員。維基百科
  27. 毛孟靜,前立法會議員、前公民党成員、傳媒工作者、政治人物。維基百科
  28. 吳敏兒,初選候選人、職工盟主席、英航香港機艙服務員工會主席。香港01
  29. 伍健偉,元朗區議會成員兼嘉湖北選區議員、天水連線召集人、社運人士。維基百科
  30. 柯耀林,西貢區議會成員兼廣明選區議員、將軍澳民生關注組主席、前民主黨成員。維基百科
  31. 彭卓棋,南區區議會成員兼赤柱及石澳選區議員、獨立民主派、創業家。維基百科
  32. 岑子傑,沙田區議會成員兼瀝源選區議員、香港民間人權陣線前召集人、香港彩虹執行幹事,致力爭取性小眾權益的社運人士。維基百科
  33. 岑敖暉,荃灣區議會成員兼海濱選區議員、2014年雨傘運動學生領袖之一、前香港專上學生聯會(學聯)副秘書長。維基百科
  34. 施德來,黃大仙區議會成員兼東美選區議員、香港民主民生協進會(民協)主席。維基百科
  35. 譚得志,人民力量副主席、前電臺節目主持及演員、社運人士。維基百科
  36. 譚文豪,前立法會議員、前民航機師、公民党外務副主席。維基百科
  37. 譚凱邦,荃灣區議會成員兼馬灣選區議員、新民主同盟成員、環保觸覺創辦人及總幹事,關注環保及本土議題。維基百科
  38. 塗謹申,前立法會議員、民主黨成員、香港執業律師。維基百科
  39. 尹兆堅,前立法會議員、葵青區議會成員兼石蔭選區議員、前民主黨副主席。維基百科
  40. 黃碧雲,前立法會議員、民主黨成員、香港理工大學講師及學者。維基百科
  41. 王百羽,元朗區議會成員兼天恒選區議員、天水圍民生關注平臺成員、行政長官選舉委員會資訊科技界別分組選舉委員。維基百科
  42. 黃之鋒,前香港眾志秘書長、前學民思潮創辦人及召集人。維基百科
  43. 黃子悅,初選候選人、前學民思潮發言人,曾參與2014年雨傘運動及2019年反送中運動。維基百科
  44. 胡志偉,前立法會議員(九龍東地區直選)、前民主黨主席。維基百科
  45. 楊嶽橋,前立法會議員(新界東地區直選)、前公民党黨魁、執業大律師。維基百科
  46. 楊雪盈,灣仔區議會主席兼大坑選區議員、「灣仔起步」創始成員及主席。維基百科
  47. 餘慧明,初選候選人、護士、社運人士、香港醫管局員工陣線創辦人兼主席。維基百科
  48. 袁偉傑,初選候選人(衛生服務界)、仁安醫院護士訓練學校校長。簡歷
  49. 袁嘉蔚,南區區議會成員兼田灣選區議員、香港眾志前副主席。維基百科
  • A scene from the unofficial primaries held in July 2020, which the authorities characterize as “subversion of state power” under the National Security Law. (Photo: Studio Incendo)
國際社會的關切聲明

聯合國

各國政府

非政府組織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