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navigation

梅兆赞评《超越香格里拉:美国与西藏进入21世纪》

2013年06月07日

美国如同其所有西方盟国一样害怕惹恼北京。几十年来,美国的政策制定者们对中国统治蹂躏下的人们、尤其是西藏的人权,要么撒手不管,要么予以牺牲。没有人比约翰•肯尼思•诺斯更清楚这些丢脸的事实了。他在美国中央情报局任职40年,从1950年代到1971年,亲身介入了中情局在西藏的行动——这是一个多世纪里,华盛顿唯一一次改变了向北京叩头的做法。诺斯的书详细记录了这段历史。他的记述除了偶尔有些官话外,即便是对这个主题不熟悉的读者也会感到引人入胜。

值得注意的是,数年来,即便在中国实力虚弱、无力控制西藏的时候,美国的政策制定者们在北京不悦的时侯也是一味退缩。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罗伯特·瑟曼是研究西藏问题的重要学者,他在前言中对此作了简洁说明。

 “我们可以看到的‘西藏的命运’是……帝国主义的浮躁伴随着胆怯的失败这种糟糕组合的结果,先是大英帝国,然后是后继者美国和印度。在背景中隐约浮现的总是帝国商业贪婪的自欺欺人的幻想——每个人都在想,把西藏作为分散注意力的牺牲品喂给中国龙后,他们可以从龙的肚子里提取多少钱。”

诺斯写道,西藏仍然是美国外交政策的一个因素,“即使作为一项有负罪感的政策”。这里,也许我们看到了诺斯本人的心思。他之前出版的书《冷战的孤儿:美国和西藏为争取生存的抗争》(公共事务出版社,1999年)是一本对中情局支持一个在西藏内部的大规模反共起义行动的详尽和富有激情的记录,诺斯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行动“是英勇的失败”,西藏人“顺从地接受了”这一现实。尽管诺斯坚持认为中情局对游击队充分恪守承诺,在他之前的书里他坦承,包括他本人在内,他的同事们,都未去过西藏,对那个地区、民族、语言或文化知之甚少,就是在这样的情形下,起义来回摇摆。他在字里行间小心翼翼地表达了负罪之感,尽管他说“更大的问题是说服反抗战士分成较小而不易受攻击的游击小组,基本上在荒僻的乡村活动。”

不过,无需细读即可看出这一对抗中国的唯一实例的浅薄,即便从狭隘的角度视之。当年冷战主宰着美国人的思维,试图入侵古巴未成。那时美国还没有正式承认“北京政权”,国务卿迪安·腊斯克喜欢“尽可能与中国针锋相对”。但同样地,像诺斯所写的,1971年,当美国改变了对中国的态度、亨利·基辛格正计划安排理查德·尼克松去见毛时,“美国政府与藏人的关系就……立刻被打入了冷宫。”

20世纪早期,美国与中国打交道时缩手缩脚,把西藏和达赖喇嘛当作随时可以抛弃之物。1908年,美国勇敢的探险家和人类学者威廉·柔克义,对与十三世达赖喇嘛的两次珍贵会面备感激动。这样的会面,同样使爱冒险的美国总统特迪·罗斯福感到很兴奋,他不知是否应该送这位西藏领袖一套他自己的书。达赖喇嘛很快去北京表示臣服——但是,当他拒绝向满洲皇后磕头时,便被隔离起来。

达赖喇嘛的密使去见柔克义,当时柔克义是驻北京的外交公使。密使征询其建议并要求对如何对待西藏领袖做出保证。诺斯描述了当时的情况,重要的是要记住:清帝即将退位,中国很快就会失去对西藏的控制,直到1949年。柔克义直截了当地写道:

“无论达赖喇嘛在当朝皇帝登基之前曾拥有多大权力,他现在的处境,就像18世纪中期以来他的前辈一样,只是相当于一个诸侯属臣,其职责、权利和特权均需继任的皇帝授予。”第二年,当柔克义在印度再次会晤达赖喇嘛时,他作为一个美国人观察到——如同所有外国官员一直小心翼翼地做过的——虽然达赖喇嘛非常睿智,但“因为西藏是而且必须继续作为大清帝国的一部分,为了自身的利益,与中国保持密切友好的关系是绝对必要的,因为世界大国都认为它为了自己人民的幸福必须这么做。”除了中情局行动的这个插曲外,那时美国人对西藏和中国的态度大体上和现在是一样的。

1933年十三世达赖喇嘛圆寂时,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总统曾考虑要向西藏人民表示哀悼之意。

如同清末和北洋政府时期一样,南京的国民党政府也无法在西藏实施统治。尽管如此,美国国务院的官员还是对总统提出了警告。诺斯写道:“他害怕中国人可能把总统的行动‘误解’为是在干涉他们的主权,达赖喇嘛‘至少理论上是属于……’”总统放弃了他的打算,虽然“他个人非常愿意这样做”,他的秘书这样写道。也就是说,总统非常愿意向下一任达赖喇嘛表达哀悼之意,但是,罗斯福并不知道十四世达赖喇嘛当时还未出生呢。

这一不光彩的政策还是在中国比较弱的时候实行的。1949年以后,美国总统——除了中情局不幸的那个插曲外——变得非常谨慎小心。比尔·克林顿在达赖喇嘛和克林顿夫人聊天时正好“路过”那里;1999年,克林顿确实曾对国家主席江泽民说过,他认为中国国家主席和达赖喇嘛会互相喜欢的(他的这段话在中文记录稿中被删去),江泽民听后笑了;2007年,乔治·布什在白宫“他的私人住处”会见达赖喇嘛,并且马上进行解释,和往常一样打比方,含糊其辞地说:“我们实在不想搅拌热锅,让中国感到我们正在用棍子戳他们的眼睛”;2010年和2011年,奥巴马总统会见达赖喇嘛时再次避开通常会晤国家元首的椭圆形办公室,选在地图室,并让他的新闻发言人说:“总统表达了对保护独特的西藏宗教、文化和语言的认同,以及对保护西藏人权的强烈支持”——当然,必须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西藏,还强调两人都“同意美中两国之间积极、合作关系的重要性”。美方显然知道北京拒绝会见达赖喇嘛,所以当间或会见他的高级特使时,都安排在远离北京的地方举行会晤,而代表中方的是中共中央负责与非党人士接触的统战部官员。

这是一个漫长的、悲哀的和不光彩的故事,大部分都在诺斯的书中娓娓道出,令人赞叹。在书的结尾,他尖锐地指出:“在支持正在积极争取和践行民族自决的西藏人的问题上,(我们)欠了账,否则,他们和他们的文明就会如同历史上令人钦佩的“败局命定”1般悄悄消失,在为维护一个自由的世界而持续进行的斗争中,北京再次不战而胜。”


1. 败局命定(Lost Cause),根据维基百科,一般认为这是美国的一个文学思想运动。此运动旨在使美国南方白人传统社会接受美利坚联盟国在美国內战(1861–1865)中失败的事实。献身此运动者趋向于把美利坚联盟国的事业描写成伟大事业,将其领袖人物描写成老派骑士气概的人,他们因寡不敌众而非指挥不力而失败。^

书名:超越香格里拉:美国与西藏进入21世纪
作者:约翰•肯尼思•诺斯
前言:罗伯特•AF•丹增•瑟曼
出版社:杜克大学出版社
页数:376

梅兆赞

梅兆赞,专门从事亚洲事务研究和报道的历史学家和记者,因报道天安门镇压事件获得1990年“年度英国国际记者”称号。他担任伦敦《泰晤士报》东亚编辑直到1998年。

错误 | Human Rights in China 中国人权 | HRIC

错误

网站遇到了不可预知的错误。请稍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