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navigation

孙乃修:林昭的人格态度——纪念林昭就义五十一周年

2019年04月18日

狱中林昭这样深刻、明快揭示她的人格态度和生存权利:“作为一个人,我为自己之完整、正直而且干净的生活权利——生存权利而斗争那永远是无可非议的!谁也没有权利对我说:要求生存就必须套上颈链而忍受没身为奴的耻辱。”(林昭十四万言书第118页,以下引文只注页码)

完整、正直、干净,这三个限定符缺一不可,构成现代人格。完整,而不是破碎;正直,而不是歪斜;干净,而不是污浊。

这是她的人生宣言,体现她的生命意志、崇高人格和圣洁灵魂。这是孕育林昭精神、性格、气质、才华的心灵密码。追求“完整、正直而且干净的生活权利”,拒绝“套上颈链而忍受没身为奴”,为这种基本生存权利而斗争,决不忍受人格耻辱。这种生命意志和人生信念使她超越平庸、走向崇高。她以此为人生原则,捍卫自己的人格立场,与极权势力战斗到最后一息。

她坚持的这种人类权利、个性尊严、精神价值,是人类的生命、心灵的灯塔。这里凝聚着当代中国民族的一位圣洁女性、智慧女性、英雄女性的人生理念、人格态度和生命追求,凝聚着人类文明、精神创造和人格发展的全部生命密码。

一个人,不愿平庸混世,不愿屈膝为奴,希望出类拔萃,渴望精神超越,应当把林昭这句话永远镌刻于心灵中。

这句话应当像生命的种子撒向沃野,在人类心中生根发芽,长成无数挺拔的参天大树。

在二十世纪中国最黑暗的时代,在当代中国文化史上,林昭的出现,是一个振聋发聩的思想、精神、性格奇迹。她是一道闪电,撕破漫天阴霾;她是命世之才,中国思想史和精神史因为她的出现而划出一个时代。正如孔子出现在古代中国人格思想和道义文化创立时期,亚里士多德出现在古希腊哲学整合时期,但丁出现在中世纪晚期透露朦朦一线现代文明曙光之际,贝多芬出现在古典乐派与浪漫乐派交替之际,谭嗣同出现在中国政治由帝制向宪制转型时期,孙中山出现在中国政治由专制向民主风云激变时期,林昭出现在中国数千年文明急剧堕落和毁灭、中国社会走向亘古未有的全面黑暗和野蛮之际。在这个黑暗时代,她代表着文明的价值、道义的尊严、民族的意志、中国的光明。

在极权制度锻造的精神牢狱和无所不在的刀丛剑戟中,人们惊恐怯懦、低首下心、递上一纸纸检讨书,争取作奴、苟活于世,人们争取“进步”、积极“靠拢”犯罪组织、追着亲吻滴血的令牌,人们卑躬屈膝、歌颂黑暗、颂扬恶棍,人们舔痔得车、把耻辱当光荣、卖身以求荣耀。林昭从虎狼兽群中挺身而出,从刀丛暗箭中拍案而起,愤怒抨击极权、揭露魔鬼、怒斥民贼,以青春的鲜血和娇艳的生命为人类自由史写出一部伟大的人格史诗。

理解这部人格史诗,需要走进林昭的人格和心灵世界。从这里,喷涌出养育灵魂的圣洁清泉。

良心在上、严于律己,勇于遵循道义、不计成败利害,傲然睥睨乡愿利禄、刁买世誉之辈,这种性格显示林昭心灵的伟大:

我倒不很害怕被别人骂几声该死,只经常心怀惴惴地唯恐到了什么时候会弄得自己要骂自己该死,存着这样一份惴惴之心很有好处,它促令我随时随地——即使是在最艰难困苦的斗争条件之下——严以律己,应该做的事情一定要做,应该说的话一定要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成败利钝在所不计。任多少人骂我该死也得,只要我在上帝的真理和人类的道德面前保有一颗经得起审判的“涅而不缁、磨而不磷”的良心!但不应该做的事情就决计不能做,而不应该说的话也绝对不能说!这是无庸赘述的一个问题的两面!(115)

光风霁月、敞向青天、无所畏惧的性格气质跃然纸上。数十年的极权体制,使中国成为乡愿盛

行、奴气十足的国度,一切都被俗眼监视、报告、挑剔和批判,战战兢兢、动辄得咎,几乎每走一步都要用尺码量比,人人缩脖耸肩、活得像生怕挨打受骂的奴仆下人。林昭身处此世,高视不顾。

良心和人格是心灵的北极星,对自己的良心和人格负责,经得起“上帝的真理和人类的道德”审判,这种真知、道义、人格态度与古代儒家人格思想“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孟子》“公孙丒上”,意为“叩问良心、正义在我,虽面对千军万马、吾亦勇往直前”),与康德哲学精魂“头上的星空、心中的道德律”(《实践理性批判》)共振交鸣。

“应该做的事情一定要做,应该说的话一定要说”,“不应该做的事情就决计不能做,而不应该说的话也绝对不能说”,成败利害、在所不计。这种态度基于林昭的良知和人格。那么,什么是“应该做的事情”“应该说的话”,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事情”“不应该说的话”?这取决于一个正直人的良知、道德、思想眼光、文明高度和心智判断力。这种处事态度是对一个人的道义人格的挑战和考验。对于生活在极端邪恶的政治生态、社会生态中的当代中国人,这是折磨良心、鞭挞灵魂的大难事,要付出生命代价。别人做不到,林昭做到了,这就是伟人。别人说不出,林昭说出来,这就是英雄。别人内心浑浑噩噩,林昭头脑深刻透彻,这就是思想家。

正义感、责任感、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这是顶天立地的英雄性格基质,是她幼年人格教育的一部分:“从自幼所秉承的家教庭训开始,年青人就是只懂得作为一个人,我必须对自己的所有行为及其后果负责任。”(114)敢做敢当、光明磊落、心灵无所畏惧、行为可质天地,这是君子人格的必然,这是承担大业的伟人气质,这种气质基于人格、信义和勇气,基于对人类道义的承担。林昭正是这样一位英雄女性。她的政治对手、那个独夫及其门徒皆缺乏这种文明教育和人格基质、没有勇气为自己的行为和后果负责。制造“六四屠城”事件的罪人们在纷纷自表清白、试图洗去手上的血,他们似乎忘记自己当年如何声色俱厉、挥舞手臂、耀武扬威。这些懦夫们!

林昭的人格态度,纯洁尊严,大智大勇,富于牺牲和殉道精神。这种人格态度在对待生命、对待战斗、对待死亡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得到丰富展开:

斗争吗,一息尚存,斗就是了!死也没恨!牺牲在早已自许作殉道者的个人来说正好作为斗争之一个无比光辉的顶点!是书生之傻气,非政客之韬略。然而,即此一端,不仅已判清浊甚且在某种程度上已分高下。因为其间存在着感性与理性,天道与人道的差别。(48)

这是英雄人生观。牺牲于搏击邪恶的战斗,是人生辉煌的顶点。苟活于暴政和庸碌,毫无生命

意义。这是她对生命价值的理解。怀抱这种誓死战斗到底的精神态度,林昭称自己是“不惜杀身尽命决死以抗暴政的自由战士”(《囚室哀思》)。显然,一旦投入战斗,她绝不会退缩。她从来没把共产党的监狱放在眼里,也从不存幻想能够活着走出这个监狱,她非常清楚共产党政权的吃人性。她这种无畏态度基于两大因素:一、她决不低头、决不放弃自由理念、决不放弃人格尊严,这是她的原则立场。二、她对共产党的邪恶和毛泽东的暴虐有极其透彻的洞察。

她高扬“书生之傻气”,冷对“政客之韬略”。书生傻气,乃知识分子之真诚,大智若愚之童

心,不避利害之道义人格立场。书生傻气,或曰书生气,是极权体制七十年来中国世俗社会常常出现的、对那些直面黑暗、讲出真话、缺少世故之心的知识分子的嘲笑和讥讽。殊不知正是在这种呆气、傻气、书生气中含蕴着珍贵的精神内核——对真理和真知的执着、对良知和道义的坚执、对人格尊严的珍惜以及对谎言的揭露、对邪恶的不容。这呆气、傻气、书生气恰恰是认真、纯真、崇高、勇气之代名词。这些被世人嘲弄、被极权践踏的真诚心灵素质第一次被林昭翻过案来,她为这种不与丑恶现实妥协的真诚人格态度洗去尘垢和羞辱。

林昭指出,“书生之傻气”和“政客之韬略”乃清与浊之分、高与下之分、“感性与理性”之分、“天道与人道”之分。这里,她使用的感性与理性、天道与人道诸辞有反讽意味:“理性”含世故、狡狯、算计之意,感性则是童心、直觉、真知之同义词;“人道”含世俗、世情、利益、偏私之意,天道则含圣洁、公正、不计利害之意。这种深刻的道德、人格、生命价值思考和观念,不仅显示林昭的政治思想家性格,亦显示她的道德哲学家思想特色。

 

——转自纵览中国(2019-04-16)

中国人权双周刊》第259期,2019年4月12日—2019年4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