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navigation

民主和政治改革

1960年9月4日我出生在安徽省蕪湖市弋磯山醫院(原是美國教會醫院),父親是蕪湖造船廠一名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高級技工,也曾任佩備手槍的保衛幹事,執行保衛駐廠蘇聯專家和前來視察之高級領導人的保衛任務。 1958年在動員幹部下放的背景氛圍下,父親主動要求從保衛科回車間當工人,其實他內心想法是當高級技工——高級技工工資高,糧食定量也高於乾部。 1962年父親被借調到位於陝西省興平縣板橋的408廠,這是一家50年代初開始由蘇聯專家援建的國家重點項目,職工和家屬合計超過一萬六千多人,政審和業務要求都很嚴格。同年我妹妹出生,父親為她起名“興平”,後改為“興萍”。...
政治學者黎安友暢談了他對中國與國際人權體系的交往、中美之間圍繞價值觀的爭論,以及中國一直存在的人權問題對全球安全的影響等議題的思考和見解。
嚴酷的考問 作爲八九運動的親歷者之一,六四大屠殺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這一運動在我的內心深處並沒有真正失敗,即便在現實意義上失敗了,也至多是悲壯的失敗。相對於以實力暫時取勝的專制政權來說,八九運動在道義上具有長期優勢,在我批評這一運動的時候,仍然懷有這樣的堅信。
幾十年來,觀察中國問題的專家一直不看好會有一個有活力的中共反對派崛起,他們認為共產黨的鐵腕太嚴酷、政府的控制太嚴密,公民不可能組織起來。 但是,2011年初發生的一系列群體抗議事件,不僅讓黨,而且讓全國都震驚了。原來名不見經傳的城鎮 烏坎 、 什邡 和 啟東 變得家喻戶曉,而且成了今後抗議活動的榜樣。在這幾起事件裡,當局都因面對出乎預料的強大的民眾憤怒,和運用網絡和社交媒體、組織良好的反對派,而不得不做出讓步。 2004年我第一次寫關於抗議的文章,那時中共的喉舌刊物《瞭望》周刊報導說,中國在2003年發生了超過58,000起重大社會騷亂事件,參加人數超過300萬,比2002年增加了15%。...
日益頻繁的社會抗爭事件,以及經濟不景氣,不僅使各地政府財政捉襟見肘,也使中國政府的維穩面臨經費嚴重不足的境地。 “維穩”的龐大支出 從20世紀90年代後期開始,由於中國各地政府對資源過度抽取,導致民間社會反抗直線上升,群體性事件逐年增長:2005年為8.7萬起,2006年超過9萬起 1 ,2008年為124,000起 2 ,2009年高達28萬起 3 。 中國的社會反抗類型由中國的經濟增長模式特點所決定。中國經濟的增長依賴房地產與石油重化工業、礦產等資源性行業,社會抗爭也就集中在這幾大領域:第一大類型是土地維權,在城市裡是住房拆遷,在農村里則是徵用土地。第二大類型是環境維權,...
英文書名:《劉曉波、〈零八憲章〉和 中國政治改革的挑戰》
在中共準備召開十八大進行權力交接之時,中國政治最高層正在發生什麼?中國人權資深政策顧問高文謙試圖揭開那個通常不透明的黑盒子。 12. 中南海出重手棄薄保黨 2012年9月27日 中共高層在權衡、討價還價半年多後,終於對薄熙來的問題定了性,指他在王立軍事件和谷開來殺人案中濫用職權,並收受巨額賄賂,決定給他“雙開”處分(開除黨籍、開除公職),移交司法機關處理。至此,在北京政壇上演的這齣權斗大戲總算告一段落,為十八大的召開掃清了障礙。可以說,如果沒有重大變局的話,薄熙來的餘生大概要在牢獄中度過了。
榮念曾談批判性思維、創造性和呼籲藝術 “天天向上”是上世紀50年代毛澤東對中國兒童的著名語錄——提醒他們要好好學習,為將來的理想奮鬥。 “創造性對社會發展、政治發展和文化發展是非常非常重要的。當然我們說的創造性不僅僅指藝術文化、唱歌跳舞的創造性,更多是指另類思考方式,即批判性思維。我認為,創造性是最重要能量,可以從批判性思維中產生;同樣,創造性也會導致批判性思維。 ”
在沒有民主自由的國度,“喝茶”是想成為一個真正公民的必經之路,“喝茶”通常指因為你的言論或你的公民行動被警察、國安約談,其實多數時候是沒有茶喝的,甚至連白開水都沒有。戰勝“喝茶”恐懼,學會跟專政機器打交道我覺得很有必要,我也是從起初的“喝茶”恐懼到經歷到後來習以為常的。當然這個“喝茶寶典”只是我個人的一些看法,只是把經驗與各位即將被“喝茶”的人一起分享,情況會因為自身和所處的環境不同而異。
2011年4月10日清晨,聚集到香港西區警署前的人們打破了這裡的寂靜。一群藝術家展開大幅綠、白兩色中英文橫幅。當更多的人到達時,香港市民支援愛國民主運動聯合會的一名成員開始派發印有「釋放艾未未」的橙色絲帶。一位教授開始分送由同情艾未未的藝術家設計的黑白體恤衫。體恤衫前面印著中文字「艾」、「未」或「來」,背後是英文的「釋放艾未未」。 一星期前,大陸敢於批評政府的藝術家艾未未在北京機場被拘留一事觸發了抗議示威。中國當局在沒有作任何正式指控的情況下,將艾未未拘留了80天。 香港的抗議活動從那天清晨開始,隨後每星期天繼續進行直到六月,這表達了香港人的憤怒和他們對香港的自由和法治狀況的關切。...

頁面

訂閱 民主和政治改革